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88|回复: 40

[分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的说明

[复制链接]
epiman 发表于 2020-1-31 17: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0年1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论文,有网友提出质疑。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T! Y0 L, W# o* \8 `& D
4 {, I% G" b2 c
一、论文是根据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报的425例确诊病例(包括15名医务人员)所做的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论文撰写前已向社会公布论文中提及的15名医务人员感染病例,分别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于1月20日晚、武汉市卫健委于1月21日凌晨向社会公布。
3 Y) L( h) y$ Q5 E; o" `7 C6 e" g+ n* ]0 l
二、论文提出的“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的观点,是基于425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做出的回顾性推论。' m  N! d' y$ w. o
. L& z5 s  }. l
三、论文是由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等十几个单位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G5 a5 p9 |5 d2 [2 K

5 u9 O6 s; t: p. R* @
四、及时在学术刊物发表调查结果,有助于国内外专业同行及时了解疾病的特征,共同评估和研判疫情,改进防控策略。
+ O  V; Y) y# ]; o" S. a& l3 f4 z% O7 {2 O  h/ j; H# i
感谢各位网友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 e( G6 G- }: Y, [" G6 W* i* O
7 T/ o+ E0 \) e  L- \6 @$ b;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q: A' {8 I+ m2020年1月31日
' d8 Z  l9 @' F
+ ~  T' q* e7 B! x) m- m7 G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 |4 S8 C% j1 A6 D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316# ^' n& S% k! Q$ {3 J

" d1 [  `) e) h! }# ]高福的回应:8 W6 O. @; `7 {- g( k! m
科学家是该先发表论文还是该先进行防控?争议的焦点由此而来。1月31日一早,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他是上述论文的共同作者。
$ I3 E% |9 |$ |5 c
' q- ?' X0 @# J“这是一篇回顾性分析!12月中旬还不知道是什么病,病原不清,都是调查四百多例流行病学的推论!Onset的日子都是推测,这个大家没有看明白!把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混在一起。”高福对第一财经表示。; U0 v  P0 K2 z! T+ P! X* A& E. a6 ?

+ H. s4 Q! Y# D5 c! B/ v+ O' _% M高福也表示,回顾性调查的工作正是CDC的职责之一,找到元凶,回顾性调查,指导未来防控。“我们的防控一直没有停,一个月来大家都没有觉睡。”
' b/ w6 |( {: P+ P2 l
3 n6 x/ g+ y/ n" z2 y" s. f中国疾控中心1月31日上午也在回应中指出:该论文是根据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报的425例确诊病例(包括15名医务人员)所做的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论文撰写前已向社会公布。论文提出的“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的观点,是基于425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做出的回顾性推论。8 M4 f- n' d/ v, V

; d7 \9 G4 z. c& K# n1 n冯子健的回应:# L" X/ V) D$ ^( g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论文发表时间,究竟是早于病毒可“人传人”的明确结论还是晚于此。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告诉财新记者,疾控中心1月23日拿到数据开始做的研究分析,25日到26日提交的论文。回顾性研究也是疾控职责的一部分。: I1 @9 m0 z9 O

  F2 U) y* O$ t/ Y《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总编辑埃里克·鲁宾(Eric Rubin)的回应:
) I/ ~% [: F& ^: X  e8 C针对核心论文提交时间,该刊总编辑表示:论文于1月27日提交,并因为涉及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在48小时内完成提交到发表。9 x  ?2 Y) Y' |# }/ p! K

: b3 N9 s- Q7 I% t  t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 Q+ x# H: X. o
: l  u6 R* g) ?* ?- B  z
新京报讯(记者 许雯)昨日,中国疾控中心等十余家机构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披露,12月中旬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出现“人传人”,有网友据此质疑,中国疾控中心在疫情早期隐瞒了这些信息,导致公众误判。% ^* ^* w$ t6 A0 o- |; [$ Q
1月31日,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述推论是1月23日获得病例数据后做出的,没有隐瞒。
: \7 B% Y5 K* R: C  m7 Q中国疾控中心到底何时发现病毒有“人传人”迹象?冯子健回应说,早期已经有“人传人”的看法,但受当时条件限制,谨慎作出“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等结论。
" i" n$ t4 W1 c, p7 {8 T“结论是保守的,当然也是谨慎的”
6 [+ k: G0 V, Q, t8 c" u新京报:论文中提到12月中旬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出现“密切接触者间的人际传播”,这个推论是什么时候作出的?7 F8 c* @9 c0 H, H* C; ]4 k9 X
冯子健:1月23日拿到数据,看到有一些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病例,作出的这个推论。0 |9 R7 s4 T0 F, v0 R
新京报:什么时候意识到病毒可能“人传人”?
! g# _3 Z0 z8 ~冯子健:其实“人传人”的推论,我们比较早就已经有这样的看法。但这个过程需要调查核实,包括详细询问、核实每个患者的暴露史。# n: P3 I. u+ v
我们最初获得的27个病例,其中26个病例都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只有1个没有,所以当时作出患者“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感染”的推测是占上风的。4 L3 Z" G5 F1 @) E2 I  M8 }0 Y( Z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在1月11日之后才逐渐使用。在这之前,无法对病例分类,因为这个季节流感、腺病毒感染也很多。$ g+ T; s  A" `& R/ E
如果一开始不把暴露史作为优先标准,就会造成很多misclassification,也就是流行病学中说的“错分”。
- @' ]3 i! s. k' i9 }1 F; @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并不是确认暴露来源,而是要确定这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疾病,还是其他疾病在这个季节、在某个医院突然出现的聚集性升高。在最开始的几天,这是最首要的任务。我们要尽量找到“一致”,比如有共同暴露、临床特征比较一致。
1 g& L6 n- h- c& N# Q% v& s当我们确认这是一个独立的、新的疾病之后,还需要扩展检测,搜索是不是还有肺炎特征比较相似但可能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即最开始判断的暴露因素之外的病例,是一个逐渐扩展的过程。
- J3 E/ u( k! P$ p9 S" N" Y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没有诊断试剂,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病,所以下结论就比较谨慎。当有了检测试剂之后,早期迹象也表明,刚开始用时,试剂对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标本阳性检出率比较低,我们不敢轻易排除掉。受这种早期的限制,我们下结论就非常谨慎。; h$ j+ v! e; p4 [# \
但是,我们从最早开始,就把它当作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来对待,第一时间采取了密切接触者管理等措施。6 ^# i" }, n, ]- G1 N
对疾病的认识有个过程,它不会一开始就把全貌展露出来。公布信息总是要谨慎的,所以从开始的“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到“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这都和病例诊断、实验室检测结果逐步用于病人的甄别有关,需要一个过程。
3 G1 i. h6 r6 A" Z新京报:现在看起来,当初做出的“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的判断是不是有些保守?7 q4 ?, Q8 }7 `( o2 ^3 l
冯子健:是保守的,当然也是谨慎的,只能看到什么说什么,我们一直都很谨慎地观察。" u* t2 m7 p3 V/ ~% a: n
“没有隐瞒数据”" }3 N; m3 r( C1 C& D3 S9 M
新京报:医务人员感染是什么时候知道的?2 P" @0 Z. D/ \( r2 h
冯子健:大概1月19日、20日,钟南山院士到前线后,当地、国家级专家把结果告诉了他,他20号晚上回到北京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披露有医务人员感染,接着武汉市卫健委作了披露,是这样的过程。
( O  }  y& J" A; Q- F0 D/ Z9 o, k' ^2 a新京报:武汉协和医院首批感染的一名医生1月16日已经入院治疗。1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没有接到医务人员疑似感染的消息吗?
- x, s* f$ B/ r1 `9 B% v% b冯子健:这个我不是特别清楚。数据上报的层级很多,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从区一级承担疫情调查任务的部门开始,数据上报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我没有详细了解。
1 ^! ~" w- Z% w: n新京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不是可以将传染病信息2个小时直达国家层面吗?
' f3 M0 ]) K. E' L) r, K冯子健:网络直报的启用没有那么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个新发疾病,在传染疾病报告目录里是没有的,调整网络直报系统设置、人员培训需要一个过程。
8 E: _4 c  I5 y2 y4 R- y新京报:有网友质疑中国疾控中心隐瞒数据,对这种质疑怎么看?
5 G( y5 d2 ^" F6 E% D; y冯子健: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国家公布疫情数据有相应的规则,比如传染病法,各个机构都按照各自职能来进行。
7 \  e+ J" |& [8 J7 C中国疾控中心发表论文主要是给国际同行参考,这也是必要的,外国的公共卫生界、科学界、医学界的同行都希望了解信息,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数据和研究结果,能够提升数据的公信力和信任度。这也是中国疾控中心作为一个专业机构的职责。
$ S; H3 Y) f$ N( x" u“对错好坏事后再反思,现在要全力应对疫情”4 r1 E) O  n9 U, C, s* b8 e
新京报:还有人质疑,中疾控专家在12月31日到达武汉之后在疫情防控方面没有作为。! N6 x- E5 {' \3 F
冯子健:其实一直在作为。现在不是把精力转到这方面的时候,我们现在要全力应对当下的疫情。至于其中的对错、好坏,可能要到事后再做反思、检讨,现在不要分散过多的精力。
% k4 K5 q! T& W5 H) W新京报:下一步的疫情防控重点是什么?2 u; d4 U+ i2 f5 L( D
冯子健:重点在于落实现在的防控措施。防控整体目标是阻断传播途径,阻断人与人之间传播。可能最先达成这个目标的是湖北及武汉以外的地区,这些地区疫情传播还处于非常早期,在这个阶段把疫情传播压制住,然后腾出更大的力量解决湖北和武汉这些重点地区的传播问题,防控压力就会小得多。: m; i+ l  C: l- N9 h! b
新京报:春节假期结束会不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压力?/ c; N" q1 ?/ L6 Q. ^  ~' S
冯子健:那当然会了,所以这需要各个部门、每个人都要理解,现在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大家在共同努力,要积极配合,现在采取的措施可能对大家工作生活产生影响,希望公众能抱有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大家一起携手共同应对,共同抗击疫情。5 B' M0 M/ P9 O. M$ W0 b, M
新京报:有专家预测,正月十五疫情会出现拐点。你怎么判断?. f+ ~% i4 Q+ S
冯子健:现在不做这种预期,其实谁都难以做出这种判断。我们就是冷静、认真地观察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q; J# X6 T4 U, e  Z3 @+ Y7 A
新京报记者 许雯
, W8 L. U: o( a2 q  K3 e0 E7 M8 B+ j/ G) I( x' `# M6 X% Q8 o

2 m2 R4 r" l: ~! \5 J

相关帖子

山里大闲人 发表于 2020-1-31 18: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1 分钢镚

路过点赞   干不了别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鹏Peter 发表于 2020-1-31 19: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1 分钢镚

中国疾控现状:上层背锅大侠、底层处境尴尬!上层精湛高大、底层鱼龙混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yyaaarrr 发表于 2020-1-31 21: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1 分钢镚

我有几点疑问,请高福院士解答:
7 D: N: h$ Q1 H: F0 C  i! H3 ~1、国家卫健委专家第一次到武汉是2019年12月30日,这一批专家都有谁?有高福吗?% e: ]; S& U" Z/ {
2、2019年12月30日的专家在武汉时那14个医务人员是否被感染?& r0 h0 A3 y% K  u$ s6 z0 F
3、2020年1月19日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明确说有人传人病例,在这之前高福院士是否明确知道人传人?
4 ^3 [: A2 Y* M% L! B$ X4 k4、高福院士是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为什么没有在钟南山院士前发预警?为什么只有钟南山院士发出明确预警?
; f' P$ o- C# b0 ]/ o5、2019年12月31日到2019年1月20日,高福院士是否一直在忙着收集数据写论文?
1 h/ ~% g" ?9 X. l6、论文为什么要先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难道国内容不得高福院士的论文,还是高福院士看不上国内的学术期刊,还是高福院士渴望获得更多的国际关注(谋取隐性私利)?
7 Z7 T- g) p3 u) S+ @5 c5 J% h; Z8 }7、湖北省疾控中心也是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其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点评

已更新副主任冯子健的专访,可以回答部分问题。至于高福主任的问题,可以发email问他,非常时刻,他应该会回复的。邮箱见他的通讯论文或公卫百科。  发表于 2020-1-31 21: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小医学生 发表于 2020-1-31 23: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1 分钢镚

12月底第一次调查和这次不是一个数据?
+ V* q" N- a9 l- }& w8 x& j另外1月10号的医生症状呢?这个就不算明确的了?数据层层上报不至于晚个十来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记忆微笑 发表于 2020-2-1 13: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1 分钢镚

哎,好好的疾控中心,居然弄成这样,基层县级疾控真的想参公,眼睁睁看着监督所参公以后比我们多那边多收入,真心有苦难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_yiwei 发表于 2020-2-1 15: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1 分钢镚

疾控中心现在的一个弊病,上层的都在通过资源平台发论文搞钱,下层疾控由于没有任何技术可言都在搞关系,在单位内部一个比一个架子大,出去领导就开始当舔狗。搞科研、技术的单位硬是变了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xf95 发表于 2020-2-1 15: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1 分钢镚

人性真是可怕,在这种紧要关头还是有杠精出现,希望都守好本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5067421 发表于 2020-2-1 15: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1 分钢镚

希望接下来事业单位改革能准确定位疾控职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化蝶ing 发表于 2020-2-1 17: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1 分钢镚

这是篇回顾性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6-26 18:41 , Processed in 0.08754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