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卫人 首页 考试进修 查看内容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精品课程 第十三章 伤害流行病学

2014-5-17 00:57| 发布者: epiman| 查看: 377| 评论: 1|原作者: epiman

摘要: 名词解释1. injury2. injuryepidemiology单项选择题1.关于全球伤害总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9岁B.伤害死亡中男性占2/3C.伤害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自杀、战争伤 ...

名词解释
1.    injury
2.    injury  epidemiology
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全球伤害总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9岁
  B.伤害死亡中男性占2/3
  C.伤害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自杀、战争伤害、火灾与烧伤、暴力、职业伤害和溺水等
  D.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呈下降趋势
2.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确定伤害的重点种类
  B.阐明分布
  C.治疗伤害
  D.制订控制策略
填空题
1.目前评价疾病负担的最佳指标为     
2.列举伤害研究领域一些新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简答题
1.    伤害的分类?
2.    从病因学的观点来看,伤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    伤害的测量指标有哪些?
4.    什么是伤害预防的四项干预措施?
五、论述题
试述伤害的三级预防策略。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伤害的定义:
(1)直观的定义:损伤、损害或丧失,可理解为“造成了人体的损伤或功能丧失”。
(2)美国CDC的定义: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称为伤害。
(3)比较完整的定义: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统称为伤害。
(4)我国伤害操作性的定义: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到医疗机构诊治,诊断为某一种伤害;②由家人、老师或其他人作紧急处置或看护;③因伤请假半天以上。
2.伤害流行病学的定义:伤害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描述伤害的发生频率及其分布,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干预和防治措施,并对措施效果做出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
单项选择题
1.D   2.C
填空题
1.伤残调整寿命年
2.病理交叉设计、Meta分析、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简答题
1.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伤害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
(1)意外伤害:是指无目的性、无意识的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切割伤、动物叮咬、医疗事故等等。
(2)自杀与自伤:是由受伤害人对自己的有意识伤害包括自杀、自虐、自残等。
(3)暴力与他杀:是有他人有意识地加害而造成的伤害包括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强奸、他杀、斗殴等。
按照伤害发生的地点分类
(1)机动车
(2)劳动场所
(3)家庭
(4)公共场所
2.从病因学的观点来看,伤害的影响因素不外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三个方面。
    (1)致病因子  引起伤害的致病因子是能量,能量的异常交换或在短时间内暴露于大剂量的能量就会导致伤害的发生。通常容易引起伤害的能量有:动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和化学能。
    (2)宿主  所谓宿主,就是受伤害的个体,在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应从宿主的人口学特征和心理行为方式两个方面予以关注。其人口学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职业;心理行为特征主要包括饮酒、安全带和心理因素。
    (3)环境  影响伤害发生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但主要应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3.伤害的测量指标包括
    ①伤害发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常是年)伤害发生的人数与同期人口数之比,是进行伤害研究与监测常用的指标。
    ②伤害死亡率:指因伤害致死的频率。可以计算伤害的总死亡率,也可以按照伤害的种类计算分年龄别、性别等人群特征的死亡率。     [img=324,39][/img]
    ③潜在减寿年数:指人们由于伤害未能活到该国平均期望寿命而过早死亡,失去为社会服务和生活的时间,用死亡时实际年龄与期望寿命之差,即某原因致使未到预期寿命而死亡所损失的寿命年数来表示。
    ④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发生伤害)到死亡(或康复)所损失的全部健康生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PYLL和疾病所致的伤残引起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LLD)两部分。
                          DALY=PYLL+YLLD  
4.伤害预防的四项干预措施(四项“E”干预)包括:
    (1)工程干预,目的在于通过干预措施影响媒介及物理环境对发生伤害的作用。
    (2)经济干预,目的在于用经济鼓励手段或罚款影响人们的行为。
    (3)强制干预,目的在于用法律及法规措施来影响人们的行为。此类干预措施只有法律及法规真正实施后才有效。
    (4)教育干预,目的在于通过说理教育及普及安全知识来影响人们的行为。我国目前资源十分有限、经济尚不发达,在特殊人群中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干预手段。
论述题
伤害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其目标是通过减少能量传递或暴露的机制来预防导致伤害发生的事件。交通安全法律,游泳池周围的栅栏,有毒物品的安全盖等都属于一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通过以下策略实现:
    ①安全人群策略  针对全人群可以是社区居民、工厂所有职工、学校所有师生开展伤害预防的健康教育。这一策略目的旨在提高全民对伤害危害的认识和预防伤寒的重要性认识,进而提高每个人的伤害预防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②高危人群策略  针对伤害的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教育与培训。例如,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
    ③健康促进策略  20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学者提出的环境与健康的整合策略。比如,针对工作场所的伤害现象,就可以采取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项目。
    (2)二级预防  其目的是当伤害发生时,减少伤害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摩托车头盔、安全带和救生衣都是二级预防的范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并不能够减少所有的伤害。比如,安全带无法限制四肢的活动以预防交通事故中割伤、擦伤、四肢骨折的发生。
    (3)三级预防  指伤害已经发生后,控制伤害的结果。现场紧急救助、心肺复苏、康复等均属于三级预防。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biostat 2014-5-21 11:24
要好好感谢LZ

查看全部评论(1)

公卫论坛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6-21 13:11 , Processed in 0.06433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